技术分享|绿色实验室的基本特征与关键技术

实验室是科学的摇篮,科学研究的基地,科技发展的源泉,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。“十四五”规划明确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,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家实验室为引领的战略科技力量

在新的发展阶段,实验室的发展不仅是规模数量的增加,更应该是质量效益的提升,贯彻绿色发展理念,建设绿色实验室成为未来实验室的重要发展方向

 

1. 绿色实验室的基本特征

绿色是永恒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前提,绿色发展就是坚持节约资源,坚持保护环境,坚持高质高效,坚持可持续发展,坚持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。


 

绿色发展观是绿色实验室建设的基石,落实绿色发展观是实验室建设的时代课题。参考国际可持续发展实验室协会提出的未来绿色可持续实验室“建成成本低、工期快、节能减排、维护简便、容易升级改造、满足多元化需求”的特点,绿色实验室应具备“安全、高质、高效、环保、节能、和谐、共享、可持续”等基本特征。

 

安全 即确保实验室人员安全健康,试验环境满足实验方法要求,试验设备正常运行,安全是实验室必须具备的基本特征,是实验室建设和运行的重要前提,不能确保实验室安全,科研工作、实验教学等便无从谈起。

高质 即确保实验室科研成果、检测报告、人才培养等产出的高质,多出创新性、前端性成果,高质是实验室建设和运行的必要条件,是质量强国的客观需求,也是实验室价值的体现。

高效 即实验室具有高产出比,确保实验室能够低投入高产出的高效率运行,使实验室多出成果、快出成果,管理流畅、运行高效的实验室对降低科研人员事务性工作也具有重要作用。

 

环保 是人类生存的客观要求,伴随实验室中危险化学品、危险设备的广泛使用,废弃物排放处置、噪音污染等环境问题突出,实验室建设必须研判环境影响,必须达到法律法规中对相关环境保护的要求。

节能 是响应国家节能减排号召,构建清洁低碳、安全高效能源体系的举措,又是降低实验室运行成本、提升效益,降低实验室能源资源消耗是实验室高质、高效的重要体现。

和谐 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,建立适于人员工作的硬件环境和身心愉悦的软件环境,是激发实验室工作人员积极性和创造力的重要保障。

共享 是提升实验室使用效益和效率的重要措施,建设以实验功能为导向的开放型实验室,推进科技资源共享,可以充分挖掘实验室能力,实现能力互补和以强促强。

 

可持续 是实验室发展能力持续提升,适应社会发展需求,不断创新的基本要求,也是做到高质、高效、环保、节能、和谐、共享的重要前提,实验室建设必须满足后续升级改造的需要。

 

2. 绿色实验室的关键技术

不同学科、不同领域的实验室在新材料研发、新技术探索、新方法应用、高端装备技术支撑等诸多方面发挥巨大作用,但随着实验室的快速发展,实验室建设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凸显,实验室建设后劲略显不足,存在着能源浪费、重复建设、资源搁置、建设技术落后等一系列问题。

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,既有体制机制不适合,也有思想观念不适应,而绿色实验室技术模糊不清也是一个重要原因,通过研究,总结出以下几项绿色实验室建设关键技术。

 

2.1 全寿命论证技术

全寿命论证技术是确保实验室“安全、高质、高效、环保、节能、和谐、共享、可持续”的重要手段,是实验室建设全过程必要、可行的重要保障。全寿命论证是保证立项、初步方案设计、详细方案设计、实验室建设实施、实验室试运行等全过程科学、合理、可行的重要过程,论证是充分发挥专家知识、经验、智慧及各类技术手段的系统工程。

通过论证,保证实验室建设具有必要性和前瞻性,即能力需求合理、技术工艺先进、仪器设备合适;通过论证降低建设成本和运行成本,确保实验室适于升级改造。实验室建设全寿命论证方法有类比论证法、头脑风暴法、技术经济法、建模仿真法、SWOT法(态势分析法)、综合评分法等。

 

2.2 功能模块化技术

模块化技术是提高实验室运行效益、效率,确保实验室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技术,主要包括实验能力模块化技术和实验室保障功能模块化技术。实验室能力模块化技术,即以实验室能力单元为导向,将实验室科学分解为最基本能力单元,这些能力单元模块使用设备雷同,方法相通,基础保障要求类似,如在力学性能实验室中将功能分为拉伸试验能力模块、冲击试验能力模块。保障功能模块化技术就是将实验室能力的基础保障功能模块化,如建立公共实验室管廊,将通风管道、各类电缆、上下水管等集中在伴随走廊的管廊内,管廊采用框架结构,便于后续进一步改造和升级,降低改造成本和维护成本。

 

2.3 模拟与仿真技术

模拟与仿真技术是实验室环保、节能的重要技术手段,是消除实验室危险源、保障人员设施安全的有效方法。通过全数字仿真、半实物仿真、实装模拟等手段实现实验环境、化工生产过程、危险试验操作等的模拟,如特种设备运行的高压、高温、高空环境,以及模拟复杂电磁环境等。建模仿真技术通常是基于数学理论建立起来的数学模型,利用数学表达式来解析某个过程,并在计算机上进行模拟可进行动力学分析、材料微观结构分析、热分析、加工仿真等。

模拟与仿真仿真实验室具有成本节约、避免污染、建设周期短、易扩展的特点,可进行危险实验的远程控制,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,实现各分实验室异地联合和资源共享。

 

2.4 新工艺材料技术

新工艺材料技术是建设绿色实验室的核心手段,工艺是主干,材料是枝叶,选择合适的试验工艺和试验材料是实验室做到安全、高质、环保、节能的重要前提。应选用符合实验室实际的先进工艺,切勿盲目追求高、精、尖,通过设计实验工艺改善试验条件,提高实验质量;既要注重减少高温高压环境,也要避免恒温恒湿的苛刻条件,注重能源保存和资源节约;使用新型节能环保材料,减少实验过程中危险化学品、有毒有害气体和危险设备设施的使用,减少危险源,保障实验安全。

如设计微型实验和微型化实验设备,降低高低温试验环境能源消耗,减少化学试剂的使用,从源头上防止和控制污染的产生;采用有效危废处理技术,减少后续处理难度和费用,使实验室废液、固体废弃物更好地满足处置系统的要求,便于输送的同时降低对处置系统的不利影响。

 

2.5 数字化信息化技术

数字化信息化是实验室高效、共享、可持续的重要前提,是提高实验室管理效能,响应国家科技资源共享,实现实验室能力持续提升和实验室文化传承的有效手段。完整的实验室信息网格包括宏观数据和微观数据两部分。宏观数据即实验室间的数字信息化,统计各实验室能力、先进技术、实验设备设施、实验人员、科研项目信息等,形成实验室宏观大数据,建立联系实验室间的桥梁;微观数据即实验室内部的数字信息化,试验过程中重要参数、关键检测信息、检测报告等进行数字化存储,设定专用语句,便于分类检索和调用,做好实验室管理信息统计工作,实现管理数据信息化,运用概率知识分析危险易发点、管理关键点。

如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(LIMS)是目前应用成熟的实验室管理软件,是实现《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》等管理思想的技术手段,基本涵盖实验室运行所需的人、机、料、法、环、测等全部要素。

 

2.6 自动化智能化技术

自动化智能化技术是保障实验室安全、高质、高效运行,实现实验室和谐、共享的有效技术手段。以数字化信息化为基础,提高设备设施自动化智能化水平,可实现自动采样与取样、自动识别、自动检测、数据自动采集与智能分析、智能故障诊断与应急停车,广泛应用人工智能技术,可提高实验速度,缩短实验时间,保证实验质量,提高实验准确性,减少实验人员同机械设备的接触,将对人员的伤害降至最低。

以我国压力容器设计制造与维护为例,当前已经实现了压力容器加工过程中的数字化下料切割与成形、自动焊接与热处理、无损检测数字化,正在运用自动化智能化技术,积极推进不同企业间协同设计制造,与用户构建交互平台,开展远程运维、故障诊断等服务。

 

结语

实验室是国家科技力量的核心,是建立科技创新体系的主体,实验室的建设质量决定了我国科技发展高度,建设绿色高质量实验室意义重大。应不断完善绿色实验室建设技术,加强绿色实验室选宣传引导,完善标准制度和管理措施,提升实验室建设进程中各系统、各环节的统一协作水平,使实验室真正实现安全、高质、高效、环保、节能、和谐、共享、可持续运行,为国家创造更多的绿色科技财富。

 

* 参考文献:本文节选自刘心悦 宫兆合 郭建军发表的《绿色实验室建设技术研究》一文,部分内容有作删改,感谢作者!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。

* 注:本文部分图片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。

 

 

返 回 顶 部